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成都平原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2007年,在广汉市开展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育苗移栽相比,免耕直播油菜生育期缩短,个体经济性状下降,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增加。②播种期、种植密度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各项经济性状及产量不断降低;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从1.0×10^4/666.7m2增加到3.0×10^4/666.7m2,单株性状下降,群体质量和产量提高;随着播种期延迟,高密度处理增产效果明显。③免耕直播油菜有着明显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成都平原直播油菜的最适播种期在9月下旬,播期推迟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 -2011年,分别在田同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甲柳·三唑酮和立克秀拌种对小麦出苗和病虫害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拌种均会导致小麦出苗廷迟、出苗率和生长速率下降.甲柳·三唑酮拌种浓度增大,对出苗抑制作用增强;立克秀拌种浓度增大,出苗受抑制变化不明显.2种药剂混合拌种对出苗的抑制作用大于单药剂拌种.甲柳·三唑酮拌种可以显著降低虫咬死株率,立克秀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白粉病的防控效果不佳.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拌种剂,同时采用正确方法拌种对于小麦正常出苗和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药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2008-2010年在成都平原开展了不同施药模式(CK:孕穗期和开花期喷施清水;T1: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喷施杀菌剂防治病害;T2: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喷施杀虫剂防治虫害;T3: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病虫害;T4:在开花期一次性混合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病虫害)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病虫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1)多数测试指标存在显著的年度效应,锈病病株率、白粉病病株率、降落值和多数RVA参数存在显著的年度与处理互作效应;(2)对照处理病虫害发生较重,单独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均不能有效防控病虫危害,分次或混合施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喷施;(3)施药处理较对照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产量增加6.9%~11.8%,纯收益增加4.3%~8.7%,以杀虫剂和杀菌剂分次喷施处理增幅最大;(4)施药处理对不同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施药有降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的趋势,但都明显提高了降落值和RVA参数值。施药处理均未检出农药残留限值。综合产量、品质和效益,在选择抗病品种的基础上,于开花期实施多类药剂混合喷施不失为小麦节本高效的病虫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 %),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 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撬窝移栽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抛秧和摆栽处理.试验结果说明,以适当方式实施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